第九十七章:科举革新的漏洞(上)
试的举人。 但实际上,眼下大明的读书人是有限的,真正通过乡试的举人为数不多。 所以,书院目前对外招生时不得不降低标准,将去年各地学政推举的生员一类,也纳入了招收范围。 于彦昭遇到了胡濙的难题之后,便让身边的同学临时替他接待新生,而他迅速将此事报告给了在金陵书院当值的文史博士方孝孺。 方孝孺只是金陵书院的博士,并非院长,无权决定胡濙的去留。 他得到这个消息之后,认为此事断不会只是个例,于是立即动身前往宫中拜见朱高煦。 当下,朱高煦听了方孝孺所言,并没有感到焦虑,因为他自有打算。 正所谓“赶鸭子上架”,对于那些专才教授,找到一个算一个,而在此之前,没有教授就不能开班招生了么? 世上所有科学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,皆是在探索中前进,在前进的过程之中会有无数学者对科学体系进行一步步的优化,最后才能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。 朱高煦相信在三五年以后,通过金陵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,各个门类的学科必然会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进学体系。 “我现在写一道手令给你,准许胡濙入学,之后凡是再遇到胡濙一类的学子,皆照准入学。” 话音未落,朱高煦已伏案写好一道手令,随后交给了方孝孺。 “鉴于书院目前没有格物学教授,因此格物类的学问需要胡濙进行自学。故而,书院的藏书馆无条件向